近年来涉房地产类纠纷频发如何有效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兼顾保障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人民法院经常面临的焦点问题
3月6日,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法院“总对总”特邀调解组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接到了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A公司购买了被告B公司开发的昆明某项目房号为0306的房屋。2021年3月31日,原告向被告支付了87万元的购房款,后因被告原因导致该房屋没有建成交付给原告。两年来,原告多次要求退款,被告一直拒不退还房款,原告无奈起诉至西山法院,要求被告退还购房款87万元及被告因逾期退还购房款产生的资金占用利息2万余元,共计89万余元。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调解员郭雪伟接收到案件后,首先阅卷了解案件情况,发现案件涉及欠款数额较大,鉴于双方均为企业,妥善解决是双方的共同诉求,调解员随即制定了调解策略。
经过与双方当事人的耐心沟通,调解员在充分了解双方诉求的基础上,结合之前的判例,让原告了解到通过正常诉讼程序,会经历一审、二审及执行程序,追回欠款周期长,影响企业资金周转,而采用调解方式解决会大大缩短回款时间,同样受到法院的保护。同时,调解员告诉被告同一个判例会导致群体诉讼,判决以后企业或将面临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和利息的风险,并帮助其分析诉讼成本、诉讼结果和司法涉诉信息对其融资信用的影响。
最终,在调解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方案,原告在利息上做了让步,被告也同意在9个月内分期退还原告全部房款。本次调解既帮助原告通过调解程序追回拖欠两年的欠款,又缓解了被告企业的资金压力,保障了双方企业生产经营平稳有序。
这一案例是西山法院诉源治理工作的缩影西山法院充分发挥“法院+行业协会”的优势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通力合作高效化解涉企纠纷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着力推进诉源治理
从源头上减少诉讼纠纷
为深入推进中小企业行业诉源治理,西山法院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数助决策”对涉及中小企业的纠纷进行专业分析,推动行业力量和司法资源有效衔接,特别是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后,为中小企业经济复苏产生的链式纠纷量身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方案和诉源治理举措,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综合调处等方面靶向发力,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提升多元解纷质效
诉前调解案结事了
西山法院充分发挥“法院+行业协会”联动的优势,在线上线下开展诉前调解,组织一批专业化调解力量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不断创新在线纠纷解决模式。注重调解员调解能力的培养,先后设立“全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实践基地”“全市律师调解员培训实践基地”“云南省公证调解示范实践基地”,增强调解员一次性解决纠纷的专业素养,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诉讼服务。
普法强基补齐短板
按需普法成效显著
西山法院将法治宣传教育贯穿于矛盾纠纷化解的全过程,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将普法工作延伸到各行业领域,在调解过程中注重释法析理、以案释法。针对中小企业所急需的涉及股权争议、合规经营、投融资等法律知识,与行业协会联动开展普法工作。
妥善办理金融案件
合力防范化解风险
西山法院高度重视对中小企业涉金融领域民商事纠纷的分调裁审,将通过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的合作,对现有的金融纠纷进行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强化“法院+行业协会”诉前调解、执前和解等方面的功能发挥,助力夯实金融稳定的基础,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更为强大的司法保障,促进并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西山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最高人民法院“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的总体框架布局下,先行先试,不断提升“一站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多元解纷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下一步,西山法院将在上级法院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与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有效联动,努力打造中小企业领域矛盾纠纷诉调对接的 “西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