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8岁的孙涛参军入伍,从江苏老家横越半个中国来到了云贵高原,一呆就是十一年,转业时军装换警服,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又是十四年过去了,从周家警务区碾转到南亚警务区,从民警到警长,他一步步地丈量着辖区的土地。和一般的居民小区不同,南亚警务区里有高层住宅、办公楼,还有集多家零售百货、家乐福超市、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商业广场,外加金融服务机构、五星级酒店、马来西亚驻昆明领事馆,是西山区的CBD中心之一,日均人流量很大。入户走访、信息登记、单位备案、消防检查等等,工作量较大且琐碎。在部队上,孙涛养成了条理清晰的思维习惯,抓住重点、先急后缓、建好基础、稳扎稳打,带领着警组两名民警、四名协管员,从单位人事管理部门、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入手,获取第一手的数据,建立电子台帐,结合电话查询、入户走访、随机抽样等方法,查缺补漏,完善记录。如今,当有人问起辖区的情况,孙涛是如数家珍,手到擒来,遇到任何问题他也能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办法有效解决,就像庖丁解牛般,将复杂的状况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最终简化、一目了然。
2005年转业的时候,孙涛没有一丝犹豫,甚至还有些激动的选择了公安局,他说自己从小就打心眼喜欢威风凛凛的橄榄绿(后来变成了国际蓝还是不改初衷),心里始终坚信的是这个职业的正能量和荣誉感。他本想自己在社区锻炼一段时间后,成为一名火眼金睛的高侦,然而世事有不测,一次出警路上,孙涛驾驶的巡逻车被对向车道转弯的车辆拦腰直撞在左侧车门上,孙涛瞬间觉得全世界都黑了。这次事故造成他颈椎脱位,碎骨压迫到躯干神经,经过鉴定为八级伤残,不能再长时间坐立及熬夜。但他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把自己的责任田打理得井井有条。如果不是其它民警打趣地称他是一个“大梁”都断过的人,还有后颈上那一溜缝针的痕迹,看不出他曾经受过如此重伤。
警察工作繁忙,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实,孙涛也不例外,除了社区管理日常工作,还参与派出所的值班、备勤、处突和治安案件办理,工作时间不规律,顾及家庭和孩子的时间很有限,他像工作一样分门别类,将自己的生活处理得井井有条。孩子小学时在距离十公里的城中心上学,妻子工作单位在穿越半个城的北市区,老母亲不识字,听不懂昆明本地方言,孙涛和周边小区的几个家长商量后达成了共识,大家轮流接送孩子,排班时还避开彼此值班的日子,把一个大的量减化到最小,这样一来,轮到自己家的时候,他能发挥作用的机率就增大了,实在有特殊情况时,全家人再内部协调,尽量减少妻子在道路上奔波。孙涛就这样四两拨千金的在单位和家庭之间做到两相平衡,十四年来,除了受伤休养那一年未参与评比,其它年头他不是优秀公务员也是嘉奖,他坚韧的品格和优良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女儿,学习成绩优异,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从小学到中学都是老师贴心的助手,担任班长管理服务同学深受好评,组织活动参与比赛屡屡获奖。 孙涛在自己家楼顶建了一个园子,种花、种草,还有瓜果蔬菜,他说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些事情小菜一碟,母亲在昆明没有什么亲戚朋友,一辈子习惯了和土地打交道,闲暇的时间就让她施施肥、浇浇水,时光也容易打发些,家人还能吃上原生态无公害的蔬果,一举多得。每天下班回到家,看着这满园的绿色,心灵也会从那些纷纷扰扰的羁绊里解脱出来,一脸采菊东篱下,幽然见南山的自得。在云南生活二十多年,习惯了这里的四季如春,不仅爱上了过桥米线的味道,也深谙普洱茶的品鉴,这是孙涛不多的爱好之一。为此他在屋顶修葺了一间茶室,原木色的二米台面,巴掌宽的条凳一字排开,茶刀、茶洗、茶壶、茶滤、茶碗应有尽有,还有那一地的茶坛,盛放着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囤积的各式茶叶,在品茗之间可以从茶叶的产地、分类、切泡,再到各式茶汤的颜色、味道,娓娓道来。生活就是这样,工作不苟且,诗和远方在眼前,要问他是怎么做到的,因为心里种桃种李种春风啊!
(西山区公安分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