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天,小区院子进来一陌生人,正和邻居打麻将的楼大妈马上起身,“师傅你来找谁呢,要不我带你去?”她试探性询问。
接下来会出现三种可能:如果陌生人回答自己要去哪,楼大妈会带着去;如果陌生人不理,楼大妈会跟着看他究竟去哪;如果陌生人转身离开,那很有可能是小偷或者其他坏人,这时,楼大妈会马上报警。
楼大妈是西山公安分局大观楼派出所的一名“平安大观”志愿者之一,因为她和其他志愿者的存在,从去年10月10日至今,辖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8.36%,治安警情下降27.93%。
有了志愿者,白马西区3个月来没丢过东西
像楼大妈这样的“平安大观”志愿者,在白马小区东、西两区共有68人,他们多年来一直住在这里,年龄在35岁至65岁之间,以刚刚退休的中老年妇女居多。平日里,他们戴着标有“大观楼派出所平安大观志愿者”的红袖套,混在麻将桌、广场舞群里帮民警巡逻。
怎么巡逻呢?“说到底就是对陌生人多问一句,多跟一步,多报一句。”大观楼派出所民警说。
怎么理解?“如果小区进入陌生人,志愿者会问他去哪,然后带着去找人;如果陌生人不理睬,志愿者可以跟着看他究竟去哪;如果陌生来没理睬志愿者,且转身离开,志愿者会马上通过对讲机或手机与派出所联系,因为这个陌生人可能是坏人。”
这样做了后,“小偷等坏人进入小区的可能性就降低不少。”
数字能说明一些东西。自去年10月,大观楼派出所在白马东、西区试点吸收“平安大观”志愿者以来,辖区内各类警情下降明显,3个月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8.36%,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7.93%。特别是白马西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0.25%,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2.5%,实现了入室盗窃、盗窃电动自行车、盗窃车内物品的零发案。
逮住副所长不放,才有了灵感
谁想到这个主意呢?是大观楼派出所唐副所长,“一次,我穿便装到白马西区走访小区治安状况,走进某一栋时,一大妈立即上前问我是干嘛的、有什么事、找谁,我没理,大妈就一直跟着,之后我实在忍不住了,说我是派出所的。可大妈不信,硬让我拿证件出来。拿出证件后大妈还是不信,硬是给派出所打了个电话询问有没有我这个人,确认后才放我走了。”他说,“这些大妈真是够负责的。”
这次经历后,唐副所长建议在辖区推广此方法。经讨论所里同意了,决定将白马东、西区作为试点推行。
找谁推行呢?通过走访,民警发现一些休闲锻炼的中老年人中,不乏热心肠的治安积极人群。为此,去年10月以来,派出所先后招募了68名“平安大观”志愿者,协助民警开展小区巡逻,提供犯罪线索。
当然,民警坚决不提倡志愿者自己抓人,“为保障志愿者安全,派出所每月会不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增强自我防范、如何辨别闲杂人员的能力和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遇到可疑人员,民警建议可多人结伙上前询问,给违法分子震慑力。遇到紧急情况,可用派出所发放的对讲机及时报警。”派出所民警说。
每月,“我们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志愿者前一月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虽然多数人干志愿者纯属热心,并不要求回报,但派出所不打算这么干,为激励志愿者,他们实行积分管理机制,对志愿者参与社区义务治安防控工作进行量化管理。(程浩)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