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1日起,按照昆明市委政法委的统一部署,一场以“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昆明市政法系统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短短60天内,西山区政法队伍接受了一次从思想到言行的全方位“洗礼”,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已经牢固树立于辖区每一名政法干警的心里。
严纪律 立行立学促“有为”
近两个月来,每周五下午的“学习吧”,渐渐成为西山区政法委机关工作人员的“新常态”。学一学最近的思想党课、文件精神,说一说最近的学习心得和个人变化,已成为大家渐渐养成的学习习惯。而利用办公空间建立的机关学习园地,活跃的政法委工作QQ群、学习交流微信群和网站“学习专栏”等渠道的开通,让“知识”无处不在,随手可及。浓厚的学习氛围,不仅仅在政法机关内形成,还实现了全区政法系统全覆盖,成为促进和激励全体政法干警“有所作为”的“工具”。
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个人都处于纪律的严格约束之下。作为全省六家司法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西山区法院结合“严纪律、转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经过层层把关,最终形成了西山区法院司法体制改革方案。通过入额法官遴选、辅助行政部门竞聘上岗及双向选择工作,有效地维护了考核机制的公平,严明了工作纪律。
通过从政治纪律、工作制度、队伍管理、执法办案、服务群众五个方面着力从严把关,西山区司法局领导干部也普遍增强了落实“两个责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让纪律监督和纪律执行更加有力。
转作风 雷厉风行保“有为”
走进西山区政法委机关的办公区域,工作证、党徽是工作人员的“标配”。“这既是工作的标签,也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政法工作者的身份。”为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西山区政法委机关将工作人员姓名、部门、职务等统一制作成工作证,亮证上岗。在接待外来办事群众工作中,西山区政法委机关实施首问负责制,由首问工作人员对来访群众进行咨询和引导服务,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的工作态度让群众一改往日对“机关作风”的不良印象,取而代之的是尽责、亲民的“新”形象。
每日下午4时,各科室都会将当天工作情况报办公室,由办公室统一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对完成重点工作的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好,确保工作效率和工作执行力的提升。同时,通过找典型、树标杆,在全区政法系统开展“季度之星”评选活动,将吃苦耐劳、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授予“季度之星”荣誉称号,并将其在网站和工作区域内进行集中展示,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成功塑造了集遵规、廉洁、战斗型为一体的新型政法机关。
树形象 实干业绩验“作为”
一扇平安门、一颗为民心、一件为民事,一项新举措……诸多个“一”检验着西山“严纪律、转作风、 树形象”主题教育活动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永顺里小区是个典型的老小区,没有物管、门卫,大门形同虚设,楼院被盗是常有的事。为解决治安管理难题,在社区和派出所的共同联动下,安装了防盗门和高清监控探头,近段时间,永顺里小区治安警情已经实现了零发案。而与永顺里小区有着相同情况的老小区还有不少,前卫街道望江路社区通过打造为民服务综合体,实现了小区治安防控与便民服务一体化,也让社区治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为迷路老人找到回家路,为居民当起“生活保姆”,让居民安居乐业,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件件实事,赢得的是不断提升的群众信任感和满意度。
“他们不再是静坐办公室的公务员,而是走到田间地头‘接地气’的老朋友。”这是团结办事处妥排社区二佰则村小组的村民对西山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的最直观印象。
执行程序被称作是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防线上的最后一个环节。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度,西山区法院创新工作方法,一改传统的委托拍卖机构进行拍卖的方式,利用网上司法拍卖,免去拍卖的中间费用,“零佣金”为当事人节省费用。加之网拍流程的公开透明,不仅能缩短拍卖周期,还有效遏制了传统拍卖常见的串标现象,防止低估贱卖、暗箱操作等问题发生,以信息化手段进一步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铸就了西山政法系统的骄人成绩。在2015年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中,西山区政法委位居全市第一,并收获了“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省级先进平安县市区”等沉甸甸的荣誉,全区政法干警队伍面貌焕然一新。
( 来源:云南日报,通讯员 姚丹苹)